各位老师,各位新同学: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院师生向你们进入北大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
刚才,研究生院刘明利副院长、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俞虹副院长、向勇副院长先后表达了他们对新一届学员的热烈欢迎和殷切期望,上届同学郑秀国从昨天和今天这“如梦似水”的日子说起(昨天是世界睡眠日,今天是节水日),通过感人的纪录片作品和故事提出了“珍惜梦想,脚踏实地”这八字赠言。本届新同学邵青讲述了她的两个梦想,表达了新同学勤奋读书以实现梦想的决心。他们讲得都精彩,引发了我的共鸣。但我今天不打算以教师的身份同你们交流,而是想换个角度去提问和思考:假如我来自用人单位,我对北大艺术硕士应当期待什么?因为,作为近三十年前的北大硕士毕业生,我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问题:你是北大毕业的,你就应该如何如何。
想想也是。从用人单位角度考虑,你既然不是来自别的大学,而就是来自“北大”,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北大”啊!“北大”可跟别的大学不一样。来自北大,你就应该从燕园得到它的真传,就应该被打上了北大才有的印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一方”,那是指北大这个特定的中国高等学府,燕园这样一个独特的人才培养与科研机构;“水土”,是指这个高等学府的独特的“一塔(塌)湖(糊)图(涂)”环境及其在全国和全世界的独特地位、学科环境、学术传统及大学精神等;“一方人”,就是由生活在这一特定学缘环境中的北大师生员工组成的学术共同体。正是由于这些独特处,北大毕业生必然地会拥有与其它学术共同体不同的独特特征,也就是被打上独一无二的学科烙印。简要说来,下面的几个方面或许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掌握本学科专业技能和水平。这本来就是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规格决定的,你当然需要全力以赴去修炼和提高。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足以配得上北大艺术硕士这个特殊印记。
第二,具备开阔的跨学科综合视野,人文底蕴厚实,史论特色突显。北大有这次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中文、历史、哲学、外语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还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社会科学学科,它的毕业生难道不应该沾染北大的跨学科交融的灵气?难道不应该濡染深厚的人文传统?特别要紧的是,难道不应该铭刻下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自己标举和追求的“以理服众”和“史论特色”?北大出来的学子,就应该比别的地方的学子更具有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等学养啊!并不是说北大的学子就一定在这方面比别人强,而是说你起码应当显示出这股劲头来啊。
第三,创意管理素养突出,勇于捕捉创意火花。北大以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研究在全国得风气之先、独树一帜,建有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你到底学到多少了?能不能亮几招?
第四,以艺术作品去创造富于个性的新思想。北大学子诚然要以优秀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去赢得学位,但你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应当或多或少包含有体现个性的新思想或新思想萌芽。这是因为,在全社会眼里,北大的独一无二的标记可能很多,数不过来,但其中绝不可能缺少“思想”两个字。北大拥有蔡元培老校长开创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大学精神,被诗人谢冕教授誉为“思想的原乡”,这样的北大的毕业生理应携带与众不同的思想者的传统,理应敢想敢说,敢于创造和表达新思想。哲学家阿伦特说过:“艺术品是思想之物。”这是因为,“艺术品直接源于人思想的能力”。([美]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这里的“思想”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及需要,艺术家也不应当像哲学家那样去直接表达理性思想。艺术品中的思想应当是人对生活体验的重新回忆的结晶,是通过艺术形式去创造的人对生活的新体验、新感受,是无法用普通语言符号去传达的微妙而又重要的人生体验。冯友兰先生有关艺术与哲学的区分很能给我们以启示:“哲学是旧说所谓道,艺术是旧说所谓技。哲学讲理而使人知,艺术不讲理而使人觉。艺术能以可觉者表示不可觉者,使人于此可觉者之时亦仿佛见其不可觉者。”(冯友兰:《新理学》第八章,《三松堂全集》第4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哲学要直接表达理性思想从而让人觉悟,而艺术却不这样,而是要以可以感知的艺术形式(如声音、颜色、言语文字或影像)去使人体验到为常言常理所不可传达的深厚而又感人的人生体验。这样的中外经典作品不胜枚举。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前不久看音乐剧故事片《悲惨世界》,它的歌舞、戏剧、舞美等元素都令我震撼和激动,但最让我感动的一刻莫过于一贯忠于职守的警察贾维尔,在冉阿让的人道主义的伟大而又可怖的魅力面前走投无路、最后绝望地投河自杀的瞬间。艺术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变得如此深厚而又令人敬畏,堪称绝品。那一瞬间,该是艺术体验者的瞬间,更是艺术思想者的瞬间。没有博大精深的人道主义思想,绝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今天中国讲“以人为本”,我们什么时候能创造出真正体现这种思想的艺术作品来?前年的影片《钢的琴》,票房很不好,但是口碑很好,我个人认为那是2011年度最优秀的国产电影。它好在那?主要好在创意:在日常语言“钢琴”两个字中间插入“的”字,成为“钢的琴”,可谓前所未有的新创意。想想,你没法在“二胡”、“琵琶”等词语中间插入“的”字吧?更重要的是,“钢的琴”三个字又同剧情紧密结合,讲述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为了留住女儿而在工友帮助下利用废弃钢材制造钢的琴的故事。这个影片的名称与故事剧情的匹配堪称“绝配”,让观众在这个平常而感人的故事面前领略到人生的苦难与温暖。人们说“创意为王”,放在这里十分合适。这种创意正是艺术与思想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还有去年火遍中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零散镜头的组合方式,把数百种中国食品的制作流程、风味特色、历史蕴含及其现实生活情境都加以表现,让观众透过日常美味的采制流程和烹饪劳作滋味领略到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风尚的独特魅力,是一部饮食美味与人文品味和思想体验交融的人文纪录片。人们从美味中体验到的是一般美食纪录片所没有的中华美食文化和地缘文化奇观及文化反思,其情感厚度和思想深度都超过了此前数量众多的美食纪录片。
这三部作品中的思想,正是跃动在艺术形象的美的世界中的活思想。这用我们学院名誉院长、美学家叶朗先生的著名理论来说就是,“意象照亮人生”。艺术意象,好比技与道、形式与内容、情感与思想紧密交融的发光体,它在一瞬间照亮我们的人生旅途,把我们于不知不觉中牵引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在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当中,人的心灵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在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当中,人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叶朗:《美在意象》,北京,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出版社2010年版,第491页)
各位新同学,我今天仅仅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就人们对你们的期待先谈这四点建议,仅供大家批评和参考。各位初到北大,要学的东西很多,不必急于求成,而要合理计划和安排,一步一步来。建议大家在课余时间到未名湖畔走走看看,那里有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沉思“移情”美学的亭台楼阁,有宗白华先生做“美学散步”的蜿蜒小路!到湖边发呆,静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瞬间,可享受“思想的原乡”的乐趣;也可呼朋唤友,谈古论今,体验到创意的喜悦。大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又能重返校园读书,真好!我更想说,未名湖畔读书,尤—其—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