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刊物

学术刊物

北大艺术评论:                    

1约稿启事

《北大艺术评论》由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主办,系以艺术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为主的纯学术性学术集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每年两辑,设专论、焦点话题、艺术学前沿、各体艺术评论、艺术史研究、译文、书评等栏目。

《北大艺术评论》依托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深厚的艺术人文资源和悠远的艺术教育、艺术研究传统,联系国内外艺术学科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新锐,立足史论,倡扬积极介入的当下批评实践,推介最新的艺术学学术成果,激发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促进艺术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并以此探索“道”与“艺”、学与思的融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本刊竭诚欢迎学界同仁赐稿,文章体裁不限,以学术价值和专业规范为标准。现诚意稿约如下:

一.本刊所涉及的范围包含艺术学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美术研究、戏剧影视研究、音乐舞蹈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研究等。

二.来稿一般在1万字以内。欢迎5、6千字左右的有见解、有深度的批评文章。重大选题则不限字数。

三.文章请附200-500字内容提要和3-5个关键词(中英对照)。

四.文章请另纸附作者信息和联系方式。如是基金项目,也请注明。

五.来稿实行匿名评审,未获采用者不退稿,但会在三月内答复是否刊用。一经刊用,即付稿酬。稿酬从优。

六.来稿需尚未发表。如已在网络登载传播,视同发表。

七.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复制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等情况,由投稿人负担法律责任。

八.文章正文请使用小四号宋体,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引文使用小号仿宋,段落行距要求1.15倍行距,所附图片要求在300万像素以上。

九.注释格式:注释采用脚注。

00001. 关于引用图书脚注的最基本格式为:

郭雅儒:《山西自然灾害》,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页。

00001. 若著作方式为主编、编著、编,则不可省略:

郭雅儒主编:《山西自然灾害史料》,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124页。

3.如果是外国人著作,则为(两种格式全书择一统一):

[美]韩丁著,韩倞等译,:《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254页。

[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韩倞等译,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254页。

4.如果引文为二次引用,一定要标明“转引自”:

陈元:《论人民公社时期工分制》,转引自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365页。

5.如果是析出文献,即引用某本文集中的某一篇论文(“载”字也可以用“见”替代,但全书应当统一):

钟文:《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载赵伟主编:《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7页。

6.关于引用杂志文章的最基本格式为(页码可省略):

许明:《论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中国农村研究》1998年第6期。

杂志名和发表的期次信息之间不用加逗号。

00001. 报纸脚注(版次可省略):

《农业部向李顺达互助组等颁发爱国丰产奖状》,《人民日报》1952年3月18日。

00001. 外文脚注:

英文脚注中,项目之间都用逗号,书名和杂志名必须斜体,文章名不用斜体,最后不用句号,用下黑点,如果有页码的起止,则用pp,中英文混杂的外文脚注跟句号。

Natalie Davis,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44.

Natalie Davis,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p.44-45.

此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术圈出现异议,参见Natalie Davis,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p.44-45。

00001. 文中注,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出版的编辑规定,  统一不加文中注,文中注一律改为脚注。这主要针对古文典籍。

举例:“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改脚注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古文脚注,一般作者加朝代,但鉴于某些作者很难确定朝代,故以国家图书馆版本信息为准,也可全书脚注统一不加作者朝代。

十.即日起欢迎并接受投稿。

十一.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pkuart2015@163.com

通信地址: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北大艺术评论》编辑部

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

《北大艺术评论》编辑部


2写在《北大艺术评论》创刊之际

王一川

《北大艺术评论》同读者见面了。这是由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主办的以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为主要探讨领域的学术集刊。汉语中的“集”字,金文大篆作,小篆作,其本义即“群鸟在木上也”(《说文》),指群鸟栖止于树上,有聚合、会合之意。《诗经• 周南• 葛覃》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本刊诚邀海内外艺术学界同人会“集”于燕园之林木间,以文会友,以论交朋,共同就中外艺术潮流的今天、昨天和明天发出自己的“喈喈”之声,以汇入当前学林的百家争鸣之中。

在迎接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艺术学科100 周年和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建院(系)20 周年的时刻兴办这份集刊,自有一种意义和承当。自从蔡元培先生于1917 年1 月正式执掌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并即锐意开拓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至今,艺术学科在北大已历经百年。在“五四”运动期间,北大不仅有《新青年》杂志,而且还有《每周评论》及学生自办刊物《新潮》、《国民》和《国故》等,它们共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纵论时代风云、社会变迁及思想变革,特别是在现代文艺思想、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等的变革方面做了重要的开拓,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新辟《北大艺术评论》集刊平台,正是希望能自觉传承北大的这份学术传统,面对当今中外艺术现象与问题而展开我们的理论与评论工作。特别是,当前中国艺术发展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真正的批评才能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现有相关学术期刊和集刊业已为数众多之时,本刊之所以仍要办,乃是源自学科主见形成后的静心涵养和持守的自觉。自2011 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以来,学院根据全国现有艺术学科格局和北大自身的学科传统及定位,确立起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核心并兼顾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及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方略。这一方略要求自觉以艺术史论为重心,合力精心耕耘艺术学理论学科,并使之与上述其他学科相偕而行、协调发展。鉴于艺术学理论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依然筚路蓝缕(尽管源远流长),且在各个艺术门类史的相互融通上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故现在集中精力于这片一级学科处女地的潜心耕耘,尤有必要。恰如伏尔泰笔下“老实人”所说,“种咱们的园地要紧”。

设想和期待中的能持续投寄我们的学科主见及自觉的这片园地,大体应有(但不限于)如下重心:

第一,艺术新思想探询。艺术新思想的诞生总来自于不同思想间的学术争鸣。假如缺乏真正的新思想,就不足以引发质疑;而不能在质疑声中站住脚,终究无力衔负新思想的使命。遥想先辈本着“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的精神,“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 如今在走向北大艺术学科第二个百年里程的时刻,理应张开远大的抱负和宽阔的襟怀,依托自由气氛下平等探索与质询新思想的传统,在艺术新思想的自由探询及原创上竞相啼鸣,为中国和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积极的理论建树。

第二,艺术门类互通新探。中国“艺术学”的早期开拓者宗白华曾在“中国艺术心灵”视野中描绘中国宇宙观、阴阳二气、气韵生动、生命的节奏等在中国书法、诗、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门类中的相互融通式呈现。如此,努力在各艺术门类之间、特别是在各艺术门类史之间寻求跨门类相互比较及融通的可能性,以便在单一艺术门类理论及单一艺术门类史的持续研究基础上开拓出具有普遍性品格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正是本刊的选择和承当的重心之一。这可能是该学科所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具有关键性和标志性意义、但在目前又仍属亟待突破的难点之所在的基础性问题域。

第三,艺术新潮评点。当前中国文艺或艺术新潮在其活跃中尤其需要真正的艺术论。百年前的北大文艺学科前辈们不仅敢于评点文艺新潮,而且本身就是文艺新潮的潮儿。蔡元培对“美育”的倡导、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新主张及鲁迅刊于《新年》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都相继拉动了全国的文艺新潮。难怪会有“北大是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评说。今天这份北大集刊也应以先辈的创新精神为典直面艺术创作、理论及评论之新现象、新问题,及时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做出自主评判,并开展相互平等的对话与争鸣,以期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中真正起到批评的作用。

第四,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新实践。北大人历来注重艺术与生活(人生)的新型系之理论探索及其实践,特别强调以高远的精神境界去引领艺术变革和改造人们的日生活世界。朱光潜早就提出“人生的艺术化”主张,叶朗先生勉励今日北大人坚守“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当前,如何让理想主义的精神之光,“照亮”在其中商业美或审美资本已变得日趋活跃的艺术创作、鉴赏与教育,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艺术政与营销等艺术与文化领域,引领其保持应有的精神境界、审美品位和文化气度,恰是刊应有的关切。

当然,言不尽意,无法在此开列本刊的所有关注点,只是想约略说明我们所思所之焦点而已。欢迎各位方家和友朋聚集于《北大艺术评论》,予我们以支持和指点,发我们共同的和鸣之声,一道为中国艺术及艺术评论迈向新境界尽一份绵薄之力。

载《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商务印书馆2016年8月





3、《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目录

发刊词

王一川  写在《北大艺术评论》创刊之际

特 稿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

柯蒂斯·卡特  追随卡西尔:艺术和审美符号

特别策划:“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笔谈

王一川  理解“中华美学精神”的含义

彭吉象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

朱良志  匪夷所思的美——谈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典型例证

陈旭光  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散论

 当代创意设计中的中华美学精神

唐金楠  互联网时代中华美学精神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美学与艺术理论

 电影哲学:从理论到问题

 摄影的诞生与艺术的终结:传媒艺术的实践前奏与研究前奏

艺术史

 父子宰相之心——关于唐代韩滉《五牛图》与新出土的韩休墓壁画之关联性的初步思考

影视批评

李道新  跨国构型、国族想象与跨国民族电影史

厉震林、罗馨儿  2015 年国产电影表演美学述评

陈晓云  类型模式下的个性叙事——以《烈日灼心》和《解救吾先生》为例

张慧瑜 崛起时代的中国电影与新的中国故事——以近期国产商业大片、青春片和文艺片为例

视觉理论

 记忆与影像——论阿甘本的生命—影像哲学

姜宇辉  肉体之眼与不可见之力——贯穿尼采、巴塔耶与德勒兹的视觉之思

戏剧研究

顾春芳  论戏剧的诗性空间

彭万荣  戏剧形态与戏剧编剧

音乐研究

刘小龙  献给三军将士的交响礼赞

——综论冼星海《民族解放交响曲》 第三乐章“保卫祖国”

伍维曦  西学文脉与“古典”音乐诗学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中译本读后

艺术传播

 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受众的层次论

博士后论坛

崔朝阳  人文历史情境中的艺术创作

——以“吴门画派”为例

 浅谈数字化时代的美术馆创新与实践

——以国际美术馆数字化实践及今日未来馆为例

邸含玮  “粉丝戏剧”研究

 新世纪中国“小妞电影”

百家艺谭

林祥雄  漫谈中国画的发展与演变

——阅读《早报》现在封面《不为水墨求出路,做自己就好》触感

学术动态

吴燕武、朱亮亮  宋代的视觉景象与历史情境

——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综述

李雨谏  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届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的深度研讨:前沿理论与热点现场

——近期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学术综述

4、《北大艺术评论》第二辑目录

稿

王一川 文化涵濡中的文论演变

马丁·泽尔 美——一个小小的概念之旅

美学与艺术理论

朱良志 文人画的十个问题

刘悦笛 从艺术的“审美定义”到“非审美”的反驳——论艺术界定的“比尔兹利—迪基之争”

湛、陈 “野狐禅”正名—论梁宗岱美学及其在中国现代

美学史中的地位

批评的界定

视觉理论

姜宇辉 机器眼,电影眼,与感知三境——德勒兹论实验电影

电影及其幽灵——雅克·德里达访谈

雅克·朗西埃 无法忘却的东西

脑即银幕——吉尔·德勒兹关于“时间—影像”的访谈

艾米·维拉里乔 传声头像与电视面孔

艺术史

黄新然 北京法海寺观音造像的图像艺术特征探究——兼论水月观音造像之流变

陈书焕 “如画的”与心灵表达:罗斯金的历史理论

影视评论

陈旭光 近年中国电影的类型化路向与相关问题思考:本土化、杂糅性与体制内的“作者性”

范志忠 国产网络剧的类型化制作与营销策略

电影节研究的理论预设与方法——以戛纳电影节为例

音乐研究

毕明辉 约翰·凯奇实验音乐观的深化与成熟

高研班学员论坛

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

空间的构筑与斗争:中国现代美术的展示政治

李昌菊 青年美术家的视觉表达对象与方式——以第四、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为例

翟传鹏 论电视剧《甄嬛传》的历史改编策略

学术动态

“华语生态电影”:概念、美学、实践——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之二十一



二、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1、编者按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小康社会的五项指标之一,文化建设指标包含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等内容为达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指标,2020年1月4日至1月5日,以“新使命: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为主题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举办。论坛广邀文化和旅游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聚燕园,通过多元对话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关怀,总结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力求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集思广益。近两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亦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文化遗产代表着民族的身份和记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的根基所在,只有珍视历史上逐渐积累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才能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不断的精神源泉。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创意传承”为主题的2019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文化产业分论坛于20198月30-91日在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召开,文化产业分论坛面向全球接收16-20位相关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的论文,分享研究成果,引发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以上两次会议中的优秀论文成为本刊的主要稿件来源,此外,本刊还广发《征稿启事》,吸纳了来自不同研究领域、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投稿,共囊括优秀论文15篇。

image.png

为加速推动《北大文化产业评论》成为国际文化产业领域中知名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并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20)》继续规范投稿要求、完善审稿程序,并将本年度收录的稿件统筹于理论视野、前沿观察、产业动态、区域热点这四个固定栏目之下,有侧重点的展现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文化产业研究视点。

在理论视野方面,所选论文涉及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既有立足于我国目前文化艺术市场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从宏观层面入手,研究艺术体制和艺术资产的论文;也有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出发,将时代背景和行业特点结合起来,讲述文化遗产村落和艺术场域结构的研究。

在前沿观察栏目中,本刊探讨的话题包括城市空间更新、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度、实体书店的转型、新型阅读空间等:北京城市空间更新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构建胡同创意空间场域,激活北京旧城空间改造,达到促进社会生活发展、有机保留当地文化风格、构建城市身份认同等目的进入新时代后,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短视频平台成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阵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思路实体书店在互联的冲击下已从单纯的售书功能空间转为追求好美生活的体验空间。对消费者而言,实体书店则是从购书意义转为旅游意义因而在实体书店空间功能与意义转换的背景下对实体书店空间规划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有其必要性新型阅读空间可以通过捏造原真性的方式,建构以书籍品质为核心的自然原真性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原创原真性以服务体验为核心的附加原真性以唤醒回忆为核心的延伸原真性以及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影响原真性

在产业动态上,学者多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阐释某些行业门类的跨界发展和最新动向:在文商融合、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演艺行业出现了众多新业态,如表演艺术的发生地向剧场以外的非标准空间延伸,出现公共空间艺术节等在全球化、工业生产、环境气候压力与新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传统纺织手工艺人同纺织遗产社区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不仅需要在新文化环境下重新识别传统纺织遗产的价值,更要去激活纺织遗产群体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数字出版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数字版权价值链为基础,充分利用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特性重构数字版权的确权、授权、维权、扩权等环节,拓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运作、价值分配等具体实施路径;如今,电影已经成为美术馆中最为重要的展陈叙事形式之一,跨媒介语境下的电影需要适应美术馆作为艺术公共领域的公共性、空间性、互动性与共享性,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唤起公共探讨、打破感知边界、创新互动方式、共享艺术观念,从而更好地释放电影的力量。

在区域热点中,所选论文多以某个区域的现实问题来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韩国、日本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利用方式上正在进行的探索与创新,对于其他国家传统工艺的复兴颇具启示日本北海道曾被认为是一片“无主之地”,近年来,其原住民族阿伊努民族文化的振兴成为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需要发挥市场开发和文化延续的双重作用,地方创生理论在四川道明竹艺村乡镇开发非遗资源的过程中提供正确指引。

本刊致力于把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正确的文化导向传播给广大受众,并期待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能够产生更具创造性的良性互动。我们也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本刊。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二、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1、期刊介绍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Peking University Cultural Industries Review)是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书(Jook, Journal Book),以学术期刊的方式编辑内容,以图书专著的形式出版发行,每年十二月付梓出版。

 本刊以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为主要内容,重点探讨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热点和趋势。同时欢迎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内以跨学科视角探讨文化产业现象的论文。本刊所秉持的理论性,是对西方文化产业典范的重新思考和中国本土概念体系的重新建构;批判性,是对现实存疑的态度和自我辩证的思维;历史性,是回顾过去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时序;国际性,是对研究问题普世价值的关照和国际情境的借鉴。

本刊的目标是成为国际文化产业学术领域中知名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致力于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为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以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构建为方向,本刊针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设置以下固定栏目理论视野、前沿观察、产业动态、区域热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文化产业理论(基础理论、史论研究);文化产业要素文化资源、文化技术、文化资本、文化资产)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文化创意、领导力、文化经营、文化金融)、文化产业社会治理文化聚落、文化软实力、文化治理)。

2、投稿须知

(一)文稿类型

论文文字中英文均可,但中文以简体字为限,英文内容不超过当期篇幅的五分之一。同时本刊欢迎使用其他语言如日文、韩文、法文等来稿,经审议通过,本刊将原文刊登。论文须是具原创性且完整学术格式的论文,中英文文稿篇幅不超过一万字为宜。

(二)论文格式

1)来稿请用电脑采用 WORD 文档形式处理,文件名注明“文化产业评论投稿”,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投寄。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可邮寄打印稿。若文稿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电脑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文字横向排列,并注明页码。

2)本刊为统一文稿规格,编订了论文撰稿体例,敬请参考遵循采用。来稿请以首页(首页注明:中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与任职机构、通讯地址与电话等相关资料)、中文摘要(百字以内)与四至六个关键词、英文摘要(二百字以内)与四至六个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书目及附录(如有需要)为序,各项独立起页。

3) 为便于本刊匿名审核论文,请勿在正文页内呈现作者姓名与任何可能辨识作者的资料。


(三)审查程序

   1)本刊审查程序分为阶段。文稿投寄至本刊后,先由本刊编辑进行初步审查工作。初步审查完成后,本刊编辑再将文稿交给两至三名编辑委员进行匿名审查,需时约六周。本刊编辑负责通知作者文稿审查的进度与结果。

 (2)第二阶段审查完毕后,本刊编辑会将审查意见与文稿副本寄回作者。作者收到审查意见与副本后,可进行文稿修改,并在十天之内,将文稿寄回本刊。文稿最后版本确定后,作者不得再对文稿内容进行任何更改。

 (3)本刊依据匿名审查意见,保有对文稿进行任何必要更改的权利,并请作者参考审查意见做必要的修改或拒绝刊载文稿。不愿接受删改者,请在首页声明。

 (4)请自留原稿,本刊依例不退还文稿。

(四)版权事宜

 (1)本刊不接受已正式出版,以及一稿数投的论文。邀请论文不在此限。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益的文稿,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2)经刊登的论文,版权归本刊所有。非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或转译为其他语种发表。邀请论文不在此限。

 (3)经刊登的论文,本刊将赠送当期两本,不另付稿酬。

(五)稿件交寄

 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投稿,本刊编辑部收到后将会及时回复确认。请勿由私人转递稿件,以免辗转贻误。本刊编辑部收到后即回复,6个月后未被刊用可自行处理。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开具任何书面录用通知,请谨防诈骗。询问本刊出版相关事宜请联系: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文化产业研究院《北大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联系方式:86-10-6276724986-10-62757216

电子邮箱ici@pku.edu.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北大文化产业评论》投稿”)。

通讯地址:奥门威奥门威斯人网站注册平台燕南园51号院(邮编:100871)。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20213